资料图为2021年2月22日,赵治海在查看“张杂谷”长势。 中新社发 受访者供图
利用杂交育种技术,赵治海及其团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张杂谷”系列品种,其表现高产、抗旱、优质、高效,将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谷子亩产从200公斤至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至600公斤,并创造了亩产811.9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。同时,“张杂谷”还走出国门,在非洲埃塞俄比亚、乌干达等十余个国家试种成功。
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为了这一目标,近十年,赵治海将研究重点转向以饲料为主的谷子、谷草上。
谈及缘由,赵治海说,谷子作为杂粮,现在人们吃得少了,但谷子是粮草兼用作物,谷草是优质饲草,在农牧交错带发展杂交谷子产业,既可解决当地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问题,还可解决饲草问题,让人们吃到放心的肉蛋奶,此为“藏粮于畜”。
2022年2月,饲用谷子被列入中国农业农村部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》。赵治海说,牛羊育肥需要精饲料,若把谷子作为精饲料,谷草作为粗饲料,会使牛羊肉的质量大大提高。“实验表明,喂食了谷草的羊,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普通羊肉高50%,肉质细腻,且价格比普通羊肉每斤贵30元(人民币),一些贫困地区可以通过发展高档牛羊肉增收致富。”
“在育种上,追求高产是不变的主题,但不考虑环境承受力的追求高产不是我们的初衷。”赵治海说,一些干旱、土地贫瘠的地区无法耕种、放牧,但适合种植谷子这种生态友好作物,若为了追求高产而广灌溉、施肥,不仅会增加农民种地成本,也会破坏当地生态。“若能合理利用这些地区,或许中国制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数字可以扩大,更好地保证粮食安全。”
赵治海坦言,他今天仍然有压力,杂交谷子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几代人50余年接力研究的成果,恢复谷子的主粮地位,储备谷子生产技能,打破国外苜蓿牧草的垄断,助农增收,这个目标一直激励着他。
如今,“张杂谷”系列成果不断扩大,已有粮食类20多个品种、饲草类3个品种,形成了适应水、旱地,春、夏播,早、晚熟配套的品种格局,基本覆盖了中国谷子适播区的所有生态类型。
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谷子新品种研发力度,提高产量,发展优质饲草饲料,藏粮于畜。”正是因为挨过饿、吃过苦,赵治海明白,粮食问题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问题,人类必须寻求解决吃饭问题的新途径,同时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。(完)
歌唱演员当上了文化村长 内蒙古政协委员乌兰图雅唱响振兴歌******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2日电 (记者 乌娅娜)“产业多兴旺,精神多蓬勃,村美民富幸福来,唱响振兴歌……”12日,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乌兰图雅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内蒙古“两会”委员通道上,用这首歌祝福乡村明天更加美好。 这首歌曲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,在乌兰图雅看来,文艺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,“这里有更广阔的天地,文艺工作者不仅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,也能汲取艺术源泉。” 记者了解到,2022年,内蒙古文联和兴安盟委宣传部统筹区盟旗三级文化文艺资源,开展了“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”,10位内蒙古知名文艺工作者走进兴安盟,以“文化村长”身份与嘎查村结对子,乌兰图雅便是其中之一。 乌兰图雅拿着一张照片介绍道:“这是察尔森嘎查一位贫困残疾老人家,但是当我走访的时候,看到他的家里窗明几净,听到了朗朗笑声,这位老人并没有因为残疾而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,反而是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在政策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,他现在已经脱贫致富。” “我们常常说,文艺工作者要贴近生活,走进生活,我觉得他们身上那种自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,他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缩影,他们心中有光,脚下有力量。”乌兰图雅说道。 她介绍,在文化村长的带动下,各嘎查村自发组织了业余演出队伍,在基层形成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“最炫的民族风”,同时推出了12个文艺类项目,包含了摄影、美术、书法、器乐、歌舞等,提高了村民的艺术鉴赏能力,也帮助他们学习艺术知识。截至目前,文化村长为嘎查村创作了30首村歌、12支村舞、60幅村画,“这些冒着热气,带着露珠,有人间烟火气的文艺作品深受老乡人的喜爱。” 乌兰图雅说:“当真正走进乡村,与村民们互动交流后,才能发现在民间深藏多年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看到文化推动乡村振兴而取得的成果时,我们也感到骄傲和自豪,也更加坚定继续为乡村振兴服务。”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,过去五年,内蒙古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,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。(完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三分快三地图 |